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求不同热处理对豆渣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及瘤胃非降解蛋白质的小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将采集到的新鲜豆渣进行不同温度(100、115、130℃)和不同时间(2、4、6 h)的热处理,共计9种不同程度热处理样品。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净蛋白质体系(CNCPS)、尼龙袋技术及改进的三步体外法对不同热处理的豆渣进行营养价值评定,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豆渣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而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以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豆渣中可溶性蛋白和非蛋白氮含量显著减少(P<0.05),中性洗涤不溶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使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及小肠可消化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热处理对豆渣蛋白质分子结构中酰胺Ⅰ带峰高、峰面积,酰胺Ⅱ带峰高、峰面积,α-螺旋、β-折叠的峰高以及α-螺旋和β-折叠的峰高比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3)酰胺Ⅰ带峰高、峰面积,酰胺Ⅱ带峰高、峰面积,α-螺旋、β-折叠的峰高以及α-螺旋和β-折叠的峰高比值可以有效地估测不同热处理豆渣的蛋白质营养价值、瘤胃降解参数及小肠消化率,并建立回归方程。其中,不同热处理豆渣蛋白质分子结构对缓慢降解蛋白质含量(R2=0.67)、干物质有效降解率(R2=0.66)、粗蛋白质快速降解部分含量(R2=0.63)、小肠消化率(R2=0.63)拟合最好。综上所述,不同热处理对豆渣蛋白质分子结构、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及小肠消化率均有影响,100℃、2 h处理的豆渣的营养价值最高。不同热处理豆渣中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其营养价值、瘤胃降解特性及小肠消化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初步证明利用FTIR技术得到的豆渣光谱信息能直接反映其热损害程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