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科书也应走入学生内心,成为一位特殊的"对话者"。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与师生的交流与对话,并不是以口头的交会为特征的,即并不一定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师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评判展开的;第二,它是个性化的,直扣心灵的;第三,它是开放的、可以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