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血小板反应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进行PCI术后1年内发生支架内血栓的39例患者为血栓组,同期选取PCI术后1年内未发生支架血栓的42例患者为非血栓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反应性(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ADP诱导血小板高反应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支架直径及血小板反应性对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既往PCI史、冠心病家族史、左心室射血分数、植入血管、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栓组患者体质量指数、病灶血管数、支架长度、支架数量、糖尿病、高脂血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ADP诱导血小板高反应性大于非高血栓组(t/χ2=2.350、9.198、5.328、9.198、4.352、4.685、13.031、2.129、14.242,P<0.05),而支架直径小于非高血栓组(t=-10.512,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架长度、支架直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890(1.023~3.494)、0.017(0.000~0.743)、1.645(1.008~2.685), 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支架直径预测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面积为0.857,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预测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AUC面积为0.885。结论较小的支架直径和较高的血小板反应性与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1年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
-
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