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苓桂术甘汤临床广泛应用于由脾虚饮停引起的各种疾病,是温脾化饮法的代表方。古代医家对其组方论述也多不离脾虚饮停。现代研究发现,苓桂术甘汤组成成分大多含有抗炎、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的作用。目前关于苓桂术甘汤的药理机制研究主要涵盖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与抗神经炎症、调控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肌细胞以及调节水液代谢。苓桂术甘汤可以通过调节Aβ关键转运蛋白的表达,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促进Aβ清除,并且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减轻神经细胞炎症。该方还可通过调控脂联素、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影响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对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产生治疗作用。苓桂术甘汤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主要涉及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上调Smad7蛋白表达和下调Smad3蛋白表达、调节NF-κB抑制蛋白激酶(IKK)/NF-κB抑制蛋白(I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以及下调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此外,苓桂术甘汤还可调控水通道蛋白以影响机体水液代谢。该方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中药复方与中医疾病证候的网络调节密切相关,借助以"疾病-靶点-药物"为特征的网络药理学完善"病-证-方"研究,有助于阐释脾虚饮停证的科学内涵以及温脾化饮法的生物学机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