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病因早发癫痫性痉挛患儿遗传学研究

作者:杨雪; 潘岗; 李文辉; **妹; 吴冰冰; 王慧君; 张萍; 周水珍*
来源:中华儿科杂志, 2017, 55(11): 813-817.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7.11.004

摘要

目的探究不明病因早发癫痫性痉挛的遗传性病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3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17例不明病因早发癫痫性痉挛的患儿(男9例, 女8例, 就诊年龄1~8月龄), 排除各种已知的病因(如感染性、代谢性、结构性、免疫性病因), 排除临床表型及疾病特征可诊断的遗传相关疾病;进行神经系统Panel(包含1 427个癫痫基因)、全外显子测序、拷贝数变异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分析病例基本信息、病例表型特征、病例遗传结果以及药物治疗随访。结果 17例患儿中, 男9例, 女8例;发病年龄范围为生后1 d~8月龄(中位年龄为3月龄), 首次就诊年龄1~24月龄(中位年龄4.5月龄), 随访时间为8~46月龄。17例患儿均为早发癫痫性痉挛;所有患儿视频脑电图检查至少1次监测到癫痫性痉挛发作, 其中大田原综合征5例, West综合征10例, 综合征分类不确定2例。17例中检出10例致病基因, 点突变9例, 涉及基因为SCN2A、ARX、UNC80、KCNQ2、GABRB3, 除1例GABRB3基因突变位点已报道, 8例为未报道的新发突变位点;碱基缺失1例, 涉及基因为CDKL5, 拷贝数变异(CNV)1例, 为6q 22.31 5.5MB重复。17例病例中10例仅使用2~3种抗癫痫药物治疗, 均药物治疗无效;7例抗癫痫药物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加泼尼松治疗(总疗程8周), 5例治疗无效, 2例近期癫痫发作得到控制, 1例不发作3个月, 患儿为GABRB3(c.905A>G)突变;1例不发作6个月, 患儿为ARX(c.700G>A)突变。结论不明病因早发癫痫性痉挛的遗传病因相关性高, 遗传变异基因谱广泛, 新发突变为主, 癫痫性痉挛遗传异质性明显。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