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爆炸冲击波引起的轻度脑爆震伤(mbTBI)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及其海马中c 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探讨mbTBI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 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2只。模型组大鼠放入带网格的铁笼内,头部朝向爆心,呈扇形固定于距离爆心15 m的地面,同时检测大鼠布放位置的冲击波强度。爆炸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7只大鼠分笼饲养,于暴露后7、14、28 d,分别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每组剩余大鼠分别于暴露后7、14、28 d各随机处死5只,取海马组织并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 (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原癌蛋白c-FOS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爆炸试验后模型组大鼠全部存活,但24 h内精神萎靡、行动迟缓、食欲差,72 h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两组大鼠各时间点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爆炸试验后14 d模型组大鼠的移动总距离、中央区域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及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爆炸试验后28 d,两组大鼠中央区域停留时间、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爆炸试验后7、14、28 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KA、CREB、p-CREB和BDN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爆炸试验后7、14 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c-FOS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28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爆炸试验后7、14 d比较,爆炸试验后28 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KA、CREB和BDNF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单次爆炸冲击波暴露可引起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c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下调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