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百姓使用的乡土识字教材,真实记录了当时乡村的日常生活、民俗。有些杂字还对当时的疾病进行了记录。通过分析清代康熙年间山东淄川人蒲松龄的《日用俗字》"疾病章第十九"和清代同治年间山东博山人宋信忠的《山头杂字》"疾病第十五"中的疾病类型、病因、治疗方法,可以发现儒家重视生命、重视疾病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