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草原的轮牧方式对绵羊蠕虫病流行病学的影响

作者:其力木格; 何秀玲; 额尔登巴特尔; 哈斯苏荣*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03): 70-74.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9.03.0213

摘要

为了初步了解内蒙古中部地区典型草原的轮牧方式对绵羊主要蠕虫病流行病学是否有影响以及常用抗蠕虫药的驱虫效果,试验在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镇地区进行了绵羊群主要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试验。首先针对试验区域不同草场类型和放牧方式划分采样点,随机采集一定数量绵羊新鲜粪样,采用寄生虫学粪便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查法对各样品的虫卵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在掌握该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情况和优势虫种的基础上,选取一定数量的感染程度较强的绵羊,给予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双羟萘酸噻嘧啶、硝碘酚腈以及盐酸左旋咪唑等驱虫药进行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绵羊群消化系统蠕虫总感染率为73.5%,其中线虫感染率为70.9%,绦虫感染率为3.5%,吸虫感染率为0.6%。草场类型对该地区绵羊蠕虫感染率的影响不大,其线虫、绦虫和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0.3%~59.1%、1.5%~3.4%和0~1.7%。放牧方式对绵羊蠕虫感染率有明显影响,轮牧和定居放牧方式绵羊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7.8%和72.5%,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5%和2.4%,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2%和0.6%。伊维菌素已完全失去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作用,阿苯达唑和双羟萘酸噻嘧啶的驱虫效果亦很差,而硝碘酚腈和盐酸左旋咪唑对线虫具有较强的驱虫效果。说明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镇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比较严重,且所流行的优势虫种已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均产生了高度耐药性,轮牧方式对绵羊线虫病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