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小胶质细胞在口腔癌性疼痛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80~300 g),采用舌黏膜下注射Walker 256细胞悬液,制备舌肿瘤疼痛模型。实验一,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即对照组(Sham组)和肿瘤组(Tumor组)。观察肿瘤生长,通过测定大鼠机械缩头反应阈值(HWMT)观察口面部机械痛行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实验二,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即对照+空白组(Sham+Veh组)、对照+抑制剂组(Sham+Mino组)、肿瘤+空白组(Tumor+Veh组)、肿瘤+抑制剂组(Tumor+Mino组)。检测Vc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化情况,利用qRT-PCR检测Vc中Iba-1、IL-6、IL-1β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HWMT,观察大鼠口面部机械痛行为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Sham组相比,随着肿瘤不断增长,Tumor组于第5天时开始出现口面部机械痛(P<0.05),Vc小胶质细胞显著增殖、活化,直至第10天仍处于口面部机械痛敏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给予米诺环素后,与Tumor+Veh组相比,Tumor+Mino组大鼠的Vc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显著受到抑制,Iba-1、IL-6、IL-1β及TNF-α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HWMT显著升高(P<0.05),机械痛敏显著减轻。结论: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口面部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显著减轻口面部癌性疼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