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对肿瘤最大径≤20 mm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近期、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ESD或TEM治疗的111例肿瘤最大径≤20 mm直肠N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 将111例患者分为ESD组(76例)和TEM组(35例)。比较肿瘤最大径<10 mm与10~20 mm患者、ESD与TEM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距肛缘距离、浸润深度等), 以及ESD与TEM组的临床疗效和预后。随访时间为41个月(16个月, 76个月)。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平衡ESD与TEM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直肠NET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范围)为(6.6±0.3) mm(2~20 mm)。肿瘤最大径<10 mm患者85例(76.6%), 肿瘤最大径为10~20 mm患者26例(23.4%)。肿瘤最大径<10 mm与肿瘤最大径为10~20 mm患者的年龄、距肛缘距离、黏膜下层浸润发生率比较[(49.8±11.6)岁比(56.8±13.8)岁、5.0 cm(4.0 cm, 8.0 cm)比8.0 cm(5.0 cm, 8.0 cm)、69.4%(59/85)比96.2%(25/2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Z=-2.23、χ2=6.35, P=0.011、0.026、0.012)。ESD和TEM治疗直肠NET的整块切除率为100.0%(111/111), 完全切除率为93.7%(104/111), 术后出血发生率为2.7%(3/111), 无术后穿孔和其他重大并发症。随访期间, 无局部复发病例, 异时性复发率为0.9%(1/111), 3.6%(4/111)的患者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无死亡病例。肿瘤最大径为10~20 mm的患者与肿瘤最大径<10 mm的患者相比, 更多选择TEM[57.7%(15/26)比23.5%(20/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 P=0.001)。PSM前, ESD组共7例患者术后垂直切缘阳性, 随访期21个月(15个月, 48个月)内2例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患者接受了外科直肠根治手术。TEM组患者肿瘤最大径为10~20 mm、黏膜下层浸润的占比均高于ESD组[42.9%(15/35)比14.5%(11/76)、88.6%(31/35)比69.7%(53/7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3.65, P=0.001、0.032)。PSM后, ESD组与TEM组完全切除率、术后出血率、异时性复发率、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率比较[89.3%(25/28)比100.0%(28/28)、3.6%(1/28)比0(0/28)、3.6%(1/28)比0(0/28)、0(0/28)比3.6%(1/2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ESD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TEM组[27.0 min (25.0 min, 30.0 min)比39.0 min (32.0 min, 45.0 min)、5.0 d(4.0 d, 5.0 d)比6.0 d(3.0 d, 9.0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8、-2.23, P=0.001、0.021)。结论 ESD与TEM对肿瘤最大径≤20 mm的直肠NET的治疗效果相当, 但ESD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的优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