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以中医“异病同治”为理论依据,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芍药汤治疗子宫腺肌病(AM)和盆腔炎(PI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当归芍药散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及AM、PID疾病的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STRING数据库、R 4.1.3软件等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经筛选后从当归芍药散中得到30种化学成分、98个作用靶点,疾病靶点共4 821个、交集基因20个,关键活性成分为山柰酚、杨梅酮、β-谷甾醇等,当归芍药散治疗AM和PID的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环氧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ESR1)等,其主要参与的通路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调节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较好地结合。结论 当归芍药散治疗AM和PID的共性药效物质基础为山柰酚、杨梅酮、β-谷甾醇等,其共同作用机制可能与AKT1、PTGS2、ESR1调控AMPK、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