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文学批评饱受诟病的当下,重提批评语言的文学性应有其意义。本文从及物性、形象性、思辨性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予以论述。“及物性”指批评家根据所读所感作出阐解,言之有物,切中肯綮,体现了批评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共情力的对话关系;“形象性”主要谈的是“比喻性批评”,批评家将阅读的“印象”升华并转化为“形象”,以类比、隐喻、联想等修辞方式对阐释内容进行诗性传递;“思辨性”指批评家运用理论或文学规律和原则,辩证深入地钩沉出文学的深层意蕴,呈现出富有张力的逻辑之美。批评语言与批评家的美学素养与精神/文化资源密切相关,归根结底,批评的文学性最终面对的是批评家的主体性问题。

  • 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