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年2月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到一号缺齿鼹标本。为探讨该缺齿鼹的分类学地位,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并结合国内外所记载缺齿鼹记录与分布于中国台湾和海南的华南缺齿鼹(Mogera insularis)及缺齿鼹属其它物种的形态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标本与M.insularis在体型以及头骨的测量数据、遗传距离上具有较大差异而与M.latouchei相近,分子系统学分析也支持了梵净山分布的缺齿鼹为M.latouchei,而区别于华南缺齿鼹(M.insularis)。
-
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