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2012年(PDO冷期拉尼娜年)、2015年(PDO暖期厄尔尼诺年)和2016年(PDO暖期拉尼娜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样本,分析年际间不同性别个体的耳石形态特征差异,并探究耳石形态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发现,北太平洋柔鱼不同年份和不同性别的耳石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PDO冷期厄尔尼诺年(2012年)和PDO暖期厄尔尼诺年(2016年)形态值均大于PDO暖期拉尼娜年(2015年)形态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耳石总长(TSL)、翼区长(WL)、吻侧区长(RLL)可以表征耳石长度特征,最大宽度(MW)、翼区宽(WW)、吻区宽(RW)可以表征耳石宽度特征。通过方差分析发现TSL、WL、RLL、MW与胴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海洋环境年份和不同性别均存在显著差异,而WW、RW与胴长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合各月索饵场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质量浓度分析发现,在适宜范围内,较高的SST和Chl.a质量浓度对应较大的耳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