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监测脊柱结核治疗效果(手术疗效和抗结核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脊柱结核感染患者42例,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T-SPOT.TB技术,使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融合抗原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作为刺激物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信息,动态分析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d、手术后1 d和术后12个月的T-SPOT.TB结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T-SPOT.TB在脊柱结核入院时的诊断阳性率为83.3%(35/42),7例脊柱结核患者T-SPOT.TB结果呈假阴性改变。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d、手术后1 d及术后12个月ESAT-6对应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分别为(34.1±20.8)、(33.8±20.9)、(31.2±18.7)、(17.9±13.8)个;CFP-10对应的SFC数目分别为(51.5±45.7)、(49.7±44.7)、(47.8±43.1)、(26.5±23.4)个。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术后12个月和入院时比较ESAT-6和CFP-10刺激形成的SFC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例(73.8%)患者ESAT-6对应的SFC数目下降,33例(78.6%)患者CFP-10对应的SFC数目下降。结论脊柱结核患者经过外科病灶清除术加上12个月抗结核治疗后,T-SPOT.TB定量结果(SFC数量)较术前明显下降,可为监测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