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混播群落中紫花苜蓿(MS)抗寒生长表型及对低温的响应特征,设置紫花苜蓿与垂穗披碱草 4 个混播比例(紫花苜蓿占比分别为 100%、70%、50% 和 30%,即 MS100%、MS70%、MS50%和 MS30%)。在温室条件下,播种定苗经 25 ℃育苗 45 d 后,转入 15 ℃培养 10 d,再转入 5 ℃培养 10 d,测定分析 2 个低温阶段混播群落中紫花苜蓿的生长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从生长特征看,15 ℃阶段,MS70%紫花苜蓿叶宽长比最小,MS50%紫花苜蓿地上、地下和群落生物量最高,且紫花苜蓿根颈直径最大,分别较 MS100%和 MS70%高 42.8% 和 46.8%;5 ℃阶段,紫花苜蓿地上、地下及群落生物量仍以 MS50%最高,MS50%和 MS30%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根颈直径、主根长度等表现较佳。从生理特征看,紫花苜蓿的根系较叶片对低温敏感,15 ℃阶段,MS70%、MS50%和 MS30%紫花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较MS100%提高 13.1%、25.2% 和 14.0%,MS30%的根系脯氨酸含量比 MS100%高 32.9%;5 ℃阶段,MS50%紫花苜蓿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MS50%和 MS30%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均高于 MS100%和 MS70%。基于紫花苜蓿生长生理特征综合评价及最优混播比例筛选得知,混播能提升紫花苜蓿生长生理特征对低温的适应,30%~50% 的紫花苜蓿混播占比为研究区紫花苜蓿-禾草混播草地建植的适宜比例。
-
单位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