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动态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对跟腱断裂术后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吴冬梅*; 王和强; 陈木升; 高燕; 韩伟贤; 陈国; 董其昌; 钟锡波; 朱惠萍; 李哲
来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17): 2030-2032.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观察电子生物反馈对跟腱断裂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跟腱断裂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及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以患侧为研究组,以健侧为对照组,术后1周、2周、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对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各时期研究组的超声表现,并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2周、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应用巴氏指数(BI)、Fugl-Meyer(FMI)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肢体功能状态和步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周时,研究组跟腱的超声表现为断端增粗,前后径和横径增大; 2周时,跟腱前后径和横径仍显示增大,跟腱断端血流较1周时显示减少; 6周时,跟腱的前后径和横径相比2周时有所减小,相比健侧仍增粗,断端可探测少许血流信号; 3个月时,跟腱前后径和横径明显减小,跟腱断端基本不可探及血流信号; 6个月时,跟腱前后径和横径和跟腱断端回声较3个月时无显著变化; 1年时,跟腱回声基本与健侧相同,跟腱断端部位无血流信号。术后患侧与健侧不同测量点跟腱横断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时间的延长,超声监测根尖周长显示出逐渐变小的趋势。手术后随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结论对行跟腱断裂术的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电子生物反馈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而高频超声动态则可通过对病变位置周长和断端血流变化的观察来准确反映出术后病情的变化,为功能锻炼和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