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为研究区,利用RS和GIS技术在野外样本采集的基础上,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LandsatTM/OLI、GF-1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盐碱度与波段的相关性构建出反演模型,以专家决策树进行分类,对2006~2014年耕地盐碱化进行动态监测,并分析了不同盐碱化程度农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特征。结论表明:2006~2014年研究区域非盐碱耕地和轻度盐碱耕地面积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减少幅度为6.23%,占耕地总面积的3.55%,NPP先增后降,减少了2.06%;中度盐碱耕地面积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净增加幅度为22.40%,占耕地总面积的5.10%,NPP先不变后增加,增加了6.73%;而重度盐碱耕地面积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净减少7.68%,占耕地总面积的1.55%,NPP则持续增加,增加了3.81%。总体上看,9 a间虽然因为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度盐碱耕地面积增长,但可利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且改良区域的NPP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盐碱地治理取得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