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AT7519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不同浓度(20μmol、10μmol、5μmol)AT7519预处理1 h再以LPS刺激4 h,RT-qPCR检测AT7519对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建立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并行HE、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RT-qPCR检测肝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LPS刺激模型组IL-6、IL-1β和TNF-α的mRNA分别为(299.8±6.1)、(8198±360.1)、(172.0±5.9),较正常对照组(1.1±0.1)、(1.1±0.0)、(1.0±0.0)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浓度AT7519干预组均可显著下调上述促炎细胞因子,20μmol AT7519处理组IL-6、IL-1β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为(6.5±0.4)、(275.2±10.4)、(41.5±1.0),10μmol AT7519处理组为(36.7±5.4)、(1585±26.0)、(106.2±12.2),5μmol AT7519处理组为(71.7±7.1)、(1615±77.9)、(147.8±11.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中,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分别为(1116±197.0)U/L、(966±157.3)U/L,AT7519干预组ALT、AST水平分别为(230.6±103.1)U/L、(247.8±110.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可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组小鼠上述病理变化均明显减轻。此外,干预组小鼠肝组织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为(1.6±0.7)、(1.6±0.5)、(2.1±0.9)较模型组的(10.7±5.3)、(4.6±1.5)、(16.4±3.0)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AT7519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
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