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在早期初步区分不同细菌引起的新生儿血流感染和鉴别新生儿血培养污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流感染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在首日治疗前检测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同时做血培养。然后依据血培养结果将100例新生儿血流感染分为革兰氏阴性(G-)菌组(27例)和革兰氏阳性(G+)菌组(73例);通过进一步培养鉴定把G+菌血流感染分为链球菌组(26例)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组(47例)。比较不同细菌组间血清IL-6、PCT和CRP浓度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在早期鉴别G-菌和G+菌引起的新生儿血流感染的性能。同期血培养污染的63例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OC曲线分析IL-6鉴别新生儿血培养污染的价值。结果 G-菌组的血清IL-6、PCT和CRP浓度分别为2033.0(75.0~15 600.0)ng/L、4.0(0.58~18.99)ng/mL和2.89(0.51~21.4)μg/mL,G+菌组的血清IL-6、PCT和CRP浓度分别为61.9(26.1~1066.7)ng/L、0.75(0.26~2.70)ng/mL和5.45(0.82~11.86)μg/mL,G-菌组和G+菌组的IL-6、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和G+菌组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和CRP区分G-与菌G+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0.2%、64.9%、52.6%。链球菌组的IL-6浓度高于C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L-6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和CRP鉴别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2%、91.0%和72.9%。结论 IL-6浓度在早期协助鉴别G-菌和G+菌引起的新生儿血流感染和鉴别新生儿血培养污染有一定的价值,与PCT相仿,明显优于CRP,并且在G+菌组中能初步区分链球菌和CNS所致的新生儿早期血流感染,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治疗,挽救危重生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