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作者:盖宸德; 程叙耕*; 柳竞先
来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17(02): 37-44.
DOI:10.19687/j.cnki.1673-7105.2022.02.006

摘要

臭氧 (O3) 作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物,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 2015—2019 年三明市臭氧的连续观测数据与欧洲中心大气再分析资料, 研究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分析 2015—2019 年 2 个典型臭氧污染事件的成因。 结果表明, 三明市臭氧浓度日变化表现为单峰现象, 峰值出现在 14: 00 左右, 2017 年比 2015 年日小时浓度峰值平均高 20~30 μg·m-3, 夏季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大于其他季节。 在季节变化中臭氧浓度的超标数量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 峰值分别出现在春季的 4—5 月和秋季的 9—10 月,且在 2017 年、 2018 年最为显著。 在年际变化中臭氧浓度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 2017年达到峰值。 三明市臭氧污染事件不仅有本地光化反应作用影响, 同时受到外源传输的影响。2017 年 5 月 27—28 日的臭氧污染事件中, 近地面风速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后向轨迹模型分析显示受到从边界层内输送的来自长三角等地区污染物的影响。 2019 年 9 月 25—27 日的臭氧污染事件由于长时间晴稳的天气条件, 利于本地排放的臭氧前体物一氧化碳 (CO) 和二氧化氮 (NO2) 积聚, 在光化学反应下生成臭氧, 从而导致臭氧浓度超标, 之后降水过程导致温度和太阳辐射降低, 进而光化学作用减弱, 臭氧浓度显著降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