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达莫司汀治疗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双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天虹; 李晶; 庄静丽; 王志梅; 承璐雅; 刘澎*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2, 35(03): 207-212.
DOI:10.13201/j.issn.1004-2806.2022.03.011

摘要

目的:评价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双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DR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本中心10例使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DRMM患者,所有患者均对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或伊沙佐米)和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双重难治。治疗方案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其他药物(包括沙利度胺、泊马度胺、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及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剂量为60~90 mg/m~2,第1、2天或第1、8天静脉滴注(每周期2剂),每28 d为1个周期。评估患者疗效、生存情况及安全性。结果:10例DRMM患者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5(1~8),对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来那度胺、泊马度胺难治的患者分别为8、7、10、3例,所有患者均从末线治疗中进展。5例患者具有17p-或t(4;14),9例患者具有1q21扩增。患者接受苯达莫司汀的中位治疗周期为1.75(1~5),中位治疗剂数为3.5(2~10)。9例患者疗效可评估,3例(33.3%)获得≥微小缓解,7例(77.8%)获得≥疾病稳定。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为2.36个月。3~4级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贫血(55.6%)、中性粒细胞减少(22.2%)、血小板减少(33.3%)、感染(22.2%)。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DRMM安全性可控,在中国患者药物可及性相对少、经济负担较重的客观条件下,为DRMM患者可考虑的挽救性治疗方案。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