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艺的民族形式"的提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潮流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有着紧密的关系,换言之,"文艺的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者有着不同的内容、任务和目标。毛泽东是"文艺的民族形式"的提出者。如果说1938年4月间他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晚会上的建议要求的是对具有民族特点的旧的艺术形式的利用,那么,1940年1月9日他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讲演强调的则是文艺创作的民族化,亦即文艺作品要具有自己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因此,讲演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将文艺界正在进行的"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进一步推向了深入,抗战大后方的文艺界和思想界还围绕"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问题发生过争论。这场争论前后延续了近三年之久,是抗战以来文艺上"最广大最长久的论争",也是"文艺理论上方面最广意义最深"的讨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