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空心”现象是社会转型与个体心理互动的产物。有“空心”倾向的Z世代警校学生生活无意义感强烈、自我同一性较低、价值体系复杂,表现出部分与抑郁症相类似的身心问题。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和成长环境占据了学生自我探索与整合的时间,延迟了“填心”心理发展任务的完成;时代特征增加了学生自主、胜任、关系的需求度,社会环境却未能有效满足这些需要,催生了“空心”这一心理亚健康状态;不良社会思潮和青年亚文化阻碍了学生终极性价值观的形成,加剧了他们精神空洞的状态。警校可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采用思想咨商方法对话以及建立互助小组来疏导“空心”倾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