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和长链非编码RNA-SNHG15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于2021年7—9月选取成年SD大鼠24只作为模型组,制备大鼠体内诱导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别在2、4、12、24 h采集大鼠外周血,在24 h采集大鼠脑缺血区组织,同时采集假手术组(3只)和正常对照组(3只)大鼠外周血、脑组织。采用qPCR检测上述样本HIF-1α、SNHG15动态表达水平,并对3组HIF-1α、SNHG15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其表达时间关系及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与脑组织中SNHG15的表达水平(138.33±1.818)、(152.30±1.417)、(168.58±1.654)、(122.03±1.243)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水平在不断升高,12 h达到最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 h时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729.676,P<0.001);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之间SNGH15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12、24 h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4.932,P<0.001);而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HIF-1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检测到模型组大鼠的脑组织缺血梗死区域呈苍白色,且边界与正常组织清晰;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呈砖红色,未发现梗死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报告基因转录活性,发现模型组启动子的活性超过正常对照组的2倍。EMSA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发现HIF-1α处理后与SHNG15的启动子结合增加。结论 HIF-1α和SNGH15可作为脑梗死诊断标记分子,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能够对脑细胞增值与凋亡进行调控,并且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
单位神经内科;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