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相关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大鼠使用高脂饮料喂养4周后,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40 mg/kg)、水蒸汽熏蒸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取建模成功3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高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股动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0×106/0.2 ml)、低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股动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0×106/0.2 ml)各10只,另取10只SPF级雄性大鼠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比较溃疡面积愈合率、血清炎性因子、相关细胞生长因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等指标。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间距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两组比较采用Manne WhitneryU检验。结果 (1)创面愈合率: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6.31±4.32)%、(66.92±7.24)%、(74.74±8.32)%。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t=8.424、11.201,P<0.01),高剂量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治疗组(t=3.148,P<0.05)。(2)血清炎性因子: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分别为(6.12±0.25)、(4.54±0.36)、(4.20±0.33) ng/L;(29.45±3.12)、(21.13±3.24)、(18.20±2.65) ng/L;(0.61±0.08)、(0.45±0.07)、(0.37±0.06) ng/L。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IL-1、TNF-α、hs-CR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t=11.400、5.849、5.111、14.666、8.691、8.222,P<0.05,P<0.01);高剂量治疗组大鼠IL-1、TNF-α、hs-CRP含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t=2.202、2.214、2.744,P<0.05)。(3)相关细胞生长因子: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分别为(46.42±6.36)、(61.35±7.20)、(68.24±8.12) ng/L;(546.32±30.24)、(722.36±32.17)、(772.45±34.26) μg/L;(2.24±0.32)、(3.65±0.41)、(4.26±0.55) μg/L。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bFGF、EGF、V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t=4.915、12.609、8.573、6.690、15.648、10.039,P<0.05,P<0.01);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bFGF、EGF、VEGF含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t=2.031、3.740、2.812,P<0.05)。(4)成纤维细胞数与毛细血管数密度: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毛细血管数密度分别为(155.24±8.45)、(278.65±9.12)、(305.12±10.25)个/视野;(4.36±0.45)、(6.45±0.62)、(7.24±0.60)×10/μm2。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毛细血管数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t=31.389、8.627、35.679、12.143,P<0.01);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毛细血管数密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t=6.101、2.896,P<0.05)。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模型大鼠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