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水体污染不仅会影响水质,且会对水体中人体肠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造成影响。【方法】以安徽阜阳迪沟采煤沉陷区为对象,以合肥市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为参照系。基于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技术,探究上覆水和沉积物中5种人体肠道病原菌致病基因(0157:H7型大肠杆菌的eae基因、肠炎沙门氏菌的ttr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粪肠球菌的divIVA基因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基因)相对丰度的差异,探讨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合适性。【结果】采煤沉陷区水体中5种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上覆水和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趋势不一致;上覆水中,3个研究区域受eae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养殖废水区,受ttr、ipaH、ail和divIVA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沉积物中,3个研究区域受eae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生活污水区>养殖废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受ipaH基因污染的程度依次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煤矸石污染区,受ttr、divIVA和ail基因污染程度最大的均是养殖废水区,生活污水区和煤矸石污染区受到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差异;沉积物中5种人体肠道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均比上覆水中高;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与5种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Cu和Zn的含量与divIVA和ail基因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董铺水库相比,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中致病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前者。【结论】基于研究区和对照区水体中致病基因相对丰度及理化性质的比较,从公共卫生安全的角度考虑,迪沟采煤沉陷区水域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研究结果可为皖北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