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初创"以及比较文学研究的"初春",中国的翻译家和学者将韦斯坦因及其著述介绍给学界。围绕着韦斯坦因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学界的译介、传播与接受,由于我们所处文化语境与韦斯坦因学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存在时间差与文化差,也由于国内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学术观念、治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对韦斯坦因不同的解读角度,造成了明显的阐释差异甚至误读。对作为他者、个体、个案的韦斯坦因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学术思想传播过程中接受情形的复杂性,提升、扩充自我对他者的认知,更能理解、包容他者。自我愈是豁达透彻,所能理解和认知的他者愈会广阔深厚。这也是韦斯坦因比较文学学术思想以及比较文学本身给我们的认知之道。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