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治疗中影响嵌合体胚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579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周期的2252个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进行活检细胞的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将所有的胚胎分为嵌合体组及非嵌合体组。嵌合类型包括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 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和复杂嵌合。比较两组胚胎来源的人群特征及实验室相关参数, 对嵌合体发生率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评价影响嵌合体胚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905个胚胎为整倍体(40.2%), 923个为非整倍体(41.0%), 424个为嵌合体(18.8%)。共有228个胚胎为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10.1%), 59个(2.6%)为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 137个(6.1%)为复杂嵌合。共有4个遗传检测机构进行NGS技术的测序, 嵌合体率波动在7.6%~26.2%。调整男女方年龄、男方精子质量、促排卵方案、试剂类型、PGT的适应证、不同的活检操作者及囊胚发育时期后显示, 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评分(C级比A级, P=0.014)及遗传检测机构(机构2比机构1前期, P<0.001;机构1后期比机构1前期, P<0.001)对嵌合体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与滋养层细胞(trophectoderm, TE)评分为A级相比, C级发生嵌合体的概率升高66%(aOR=1.66, 95%CI=1.11~2.50, P=0.014), 与机构1前期相比, 机构2的嵌合体发生率是前者的2.28倍(aOR=2.28, 95%CI=1.71~3.04, P<0.001), 机构1后期是机构1前期的2.17倍(aOR=2.17, 95%CI=1.41~3.34, P<0.001)。结论 IVF技术中的嵌合体胚胎的发生率与NGS检测机构及滋养外胚层细胞质量相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