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No-touch技术与传统拉钩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74例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No-touch组和常规组,每组37例。No-touch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19~70(42.64±14.16)岁;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6例;采用3枚2.0mm克氏针分别于距骨体、距骨颈、骰骨植入折弯,将皮瓣向上翻转暴露术区完成手术。常规组男30例,女7例;年龄19~67(41.56±11.38)岁;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2例,Ⅳ型8例;采用传统拉钩暴露术区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7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No-touch组随访时间6~17(9.57±2.72)个月,常规组随访时间6~16(9.14±2.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手术时间(55.67±7.94) min明显少于常规组(70.16±9.41) min(P<0.05);No-touch组术后2周出现切口并发症4例,而常规组则出现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AOFAS评分中日常活动及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情况、屈伸伸展及内外翻受限程度、足部对线及总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在疼痛、反常步态、踝-后足稳定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OFAS评分,No-touch组优19例,良16例,差2例;常规组优9例,良24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ouch技术较传统拉钩治疗跟骨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口并发症发生率,但两种方法均可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