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水体中总磷浓度达标,但中上游支流和中下游湖泊水体中的总磷超标明显,总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尤其是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建成运行,改变了水沙条件,颗粒态磷大幅减少,溶解态磷有所增加,磷输移形态的改变加剧了中下游的总磷问题,并产生了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上游支流水体中磷的输入加速了梯级水库水体中磷的累积,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潜在风险增加;中下游颗粒态磷减少改变了磷形态的分布,增加了环境脆弱性;下游浅水湖泊水体中磷超标驱动了内源循环,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长江入海磷通量剧减,将对近岸水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针对长江总磷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应对磷输入源头采取控制措施,诸如加强“三磷”问题治理,遏制中上游重点支流的磷超标趋势,同时要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面源管控和湖泊生态修复体系,控制中下游磷排放源;(2)应当实施上游梯级水库群泥沙联合调度,减少库内淤积,增加输沙能力以及增加中下游颗粒态磷水平和磷入海通量;(3)建议完善总磷监测的标准方法,强化全沙总磷的监测,磷浓度和通量监测并重,以便为长江总磷管控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撑。
-
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长江水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