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明代言情派戏曲家的代表,汤显祖高扬"至情"大旗,反对程朱理学的以理抑情,但他并非要扬情弃理,而是希望情理和谐,即借助内心最原始、最本真的"情",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达到礼教所要求的境界。《牡丹亭》中的"情"不仅限于男女之情,还包括以忠义孝悌为主体的道德之"情"。剧中杜宝对国家的忠、对女儿的情,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痴、对父亲的孝,无一不是"情"的内容,而结尾部分杜宝拒不认亲,更多是出于误会以及理性精神与浪漫情思的矛盾,不应被简单理解为封建礼教的冷漠无情或是礼教与爱情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