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别设置两种精粗比(40∶60和30∶70),11种混合饲料的组合比例[精料∶藜麦秸秆∶高粱秸秆分别为40∶60∶0 (Ⅰ)、40∶45∶15 (Ⅱ)、40∶30∶30 (Ⅲ)、40∶15∶45 (Ⅳ)、40∶0∶60 (Ⅴ)、30∶70∶0 (Ⅵ)、30∶55∶15 (Ⅶ)、30∶40∶30(Ⅷ)、30∶25∶45 (Ⅸ)、30∶10∶60 (Ⅹ)和30∶0∶70 (Ⅺ)],并以单独的精料、藜麦秸秆和高粱秸秆为对照,进行体外产气试验,测定不同组合饲粮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瘤胃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含量,并计算各饲料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以评价不同日粮精粗比下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秸秆与高粱(Sorghum bicolor)秸秆不同配比的饲粮组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组合产气量均逐渐升高(P <0.05),24 h后趋于平缓。且随着高粱秸秆的增多,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呈上升趋势。当精粗比为40∶60时,处理Ⅲ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36.2%和53.5%,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0.7%和30.3%,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12.2%和33.3%,且该组合氨态氮、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综合组合效应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而当精粗比为30∶70时,处理Ⅷ的24 h产气量分别比藜麦组和高粱组提高了29.2%和23.2%,氨态氮含量提高了35.1%和2.06%,总挥发性脂肪酸提高了32.7%和16%,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而处理Ⅷ和Ⅺ的氨态氮含量和单项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处理Ⅵ(P <0.05),且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P <0.05),Ⅷ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显著高于Ⅵ、Ⅸ和Ⅹ(P <0.05)。综合来看,精料∶藜麦秸秆∶高粱秸秆为30∶40∶30的综合组合效应指数最大,可作为较优饲料组合及适宜添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 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甘肃农业大学;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