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壮族师公叙事传统是建构师公身份的一种文化标志,其中的民俗控制性叙事则成为形塑师公角色的主要手段。韦锦利师公班中出现的"子承父业、父不为师""牛尾打牛,牛不动"等经验性话语,以及鸿钧老祖传说等地方性知识,作为民俗控制性叙事参与了师公的角色形塑。参考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的理论,分析广西平果县凤梧镇韦锦利师公班的传承谱系与运行机制,可以发现作为"习俗化"内容的一系列民俗控制性叙事与角色形塑等活动,能够不断补充和丰富壮族师公的叙事传统。

  • 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