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抗体检测假阳性结果多中心分析

作者:何巍巍; 周会祥; 王文娟; 袁育珺; 罗彦妮; 黄龙; 段训新; 黄会金; 胡修全; 代龙文; 徐肖丁; 王波兰; 陈春辉; 欧阳盛武; 喻文; 赵德刚; 花蕾; 李建根; 刘峰; 余晓慧; 李年德; 刘文仲; 高明祥; 谌秋华; 赵咏梅; 冷文学; 何创华; 郭淼生; 胡志坚*
来源:广东医学, 2022, 43(02): 133-137.
DOI:10.13820/j.cnki.gdyx.20212637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的可能因素。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九江地区进行的金标法(GICT)和化学发光法(CLIA)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和Ig 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假阳性结果的可能原因。结果 (1)胶体金法检测总抗体假阳性比例为0.03%(41/147 062),化学发光法检测IgG抗体、IgM抗体假阳性比例分别为0.08%(21/25 239)、0.06%(15/25 236);(2) CLIA法IgG抗体和IgM抗体假阳性标本复检阴性率(19.05%,13.33%)明显低于GICT法检复检阴性率48.78%(χ2=5.1746,P <0.05;χ2=5.7853,P <0.05);(3)临床诊断确定假阳性的标本检出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补体(CH50)、嗜异性抗体(forssman antibody,F. antibody)、溶菌酶(lysozyme)、甲胎蛋白(AFP)阳性标本分别为27例(58.70%)、7例(15.22%)、7例(15.22%)、3例(6.52%)、1例(2.17%)。结论 实验室建立适宜的复查和诊疗路径可以排除外源性干扰、检测试剂的抗干扰能力和内源性干扰等因素所致的假阳性结果,RF、CH50、F. antibody、lysozyme为主要的内源性干扰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