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钠作为碳源不同污泥源短程反硝化过程亚硝酸盐积累特性

作者:毕春雪; 于德爽; 杜世明; 王晓霞*; 陈光辉; 王钧; 巩秀珍; 都叶奇
来源:环境科学, 2019, 40(02): 783-790.
DOI:10.13227/j.hjkx.201806166

摘要

为探究乙酸钠作为碳源时,不同污泥源外源短程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采用1号和2号SBR分别接种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和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剩余污泥,通过合理控制初始硝酸盐浓度和缺氧时间,实现了短程反硝化的启动,并考察了其在不同初始COD和NO3--N浓度条件下的碳、氮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为碳源,1号和2号SBR可分别在21 d和20 d实现短程反硝化的成功启动,且其NO2--N积累量和亚硝酸盐积累率(NAR)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12. 61 mg·L-1、79. 76%和13. 85 mg·L-1、87. 60%.当2号SBR初始NO3--N浓度为20 mg·L-1,且初始COD浓度由60mg·L-1升高至140 mg·L-1时,系统实现最高NO2--N积累时间可由160 min逐渐缩短至6 min,同时NO3--N比反硝化速率(以VSS计)由3. 84 mg·(g·h)-1增加至7. 35 mg·(g·h)-1,初始COD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短程反硝化过程NO2--N积累. 2号SBR初始COD浓度为100 mg·L-1,当初始NO3--N浓度由20 mg·L-1增加至30 mg·L-1时,系统NAR均维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100%(NO3--N初始浓度为25 mg·L-1);当初始NO3--N浓度≥35 mg·L-1时,系统COD不足导致NO3--N不能被完全还原为NO2--N.此外,在不同初始COD浓度(80、100、120 mg·L-1)和NO3--N浓度(20、25、30、40 mg·L-1)条件下,2号SBR的脱氮除碳和短程反硝化性能均优于1号SBR.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