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尝试对比路易·艾黎和宇文所安的杜甫诗歌英译本,寻找文本内的译者声音,并结合相关副文本信息分析译者的文化身份,从而了解译者的声音与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关联。作者发现,两位译者均在译诗中显露了自己的声音,不同之处在于,艾黎更加认同中国文化,侧重用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宇文则兼具多重文化身份,倾向于忠实再现原诗中的场景。本研究突显了译者的文化身份对于研究其介入行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