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目前版本的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 DACCA)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区域性中心所服务的结直肠患者人群的居住地与肿瘤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选取的DACCA版本为2022年1月5日更新版,其中分析的数据项目包括:居住地、癌前病变、癌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形态、肿瘤方位、肿瘤病理学性质、肿瘤分化程度和术前TNM分期。根据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患者居住地的区域分布划分为四川组和非四川组,四川组又分为四川成都组和四川非成都组。结果 按照条件筛选DACCA数据库获得7 232条有效数据。(1)不同居住地癌前病变的构成比:四川组与非四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2,P=0.003),四川成都组与四川非成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91,P=0.101)。(2)不同居住地癌家族史的构成比:在本人癌家族史中,四川组与非四川组以及四川成都组与四川非成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1,P=0.606;χ2=1.047,P=0.621);在亲属癌家族史中,四川组与非四川组以及四川成都组与四川非成都组的亲属癌家族史中不同肿瘤病史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13,P=0.692;χ2=2.696,P=0.262)。(3)不同居住地肿瘤部位构成比:四川组和非四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6,P=0.490),四川成都组和四川非成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6,P<0.001)。(4)不同居住地肿瘤形态构成比:四川组和非四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60,P<0.001),四川成都组和四川非成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7,P=0.247)。(5)不同居住地肿瘤方位构成比:四川组与非四川组以及四川成都组与四川非成都组之间肿瘤方位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484,P=0.005;χ2=26.820,P<0.001)。(6)不同居住地肿瘤病理学性质构成比:四川组与非四川组以及四川成都组和四川非成都组CRC患者的病理学性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8.136,P=0.408;χ2=7.278,P=0.506)。(7)不同居住地肿瘤分化程度构成比:四川组与非四川组以及四川成都组和四川非成都组之间,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289,P=0.591;H=0.156,P=0.693)。(8)不同居住地术前肿瘤TNM分期构成比:四川组与非四川组之间,CRC患者术前TNM分期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23,P=0.005);四川成都组与四川非成都组之间,CRC患者术前TNM分期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18,P=0.640)。结论 通过DACCA中的数据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居住地与肿瘤学特征存在多种关联。不同居住地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前病变种类构成存在差异;在癌家族史中结直肠癌的比例更高;从肿瘤发生部位来看,肿瘤位于直肠的占比高于结肠;在各地区肿瘤形态构成中,均为溃疡型最多;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方位构成不同,累及肠壁1圈者最多;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是中晚期,非四川省的中晚期患者所占比例更高。
-
单位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