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缓释施肥水平对水稻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选高产优质的水肥管理模式。【方法】设置淹水灌溉(W1)、间歇灌溉(W2)2种灌溉模式,常规肥(F)和缓释肥(SF)2种施肥类型,其中,常规肥常量(F100)、缓释肥增量20%(SF120)、缓释肥增量10%(SF110)、缓释肥常量(SF100)、缓释肥减量10%(SF90)、缓释肥减量20%(SF80)6种施肥水平,于2021年5—9月在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水稻测桶试验,测定各生育期的株高、分蘖数、叶绿素SPAD值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直链淀粉量、谷蛋白量,应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各处理综合表现。【结果】2种灌溉模式下,SF100处理较F100处理株高、分蘖数、产量平均分别高24.65%、34.90%、11.90%;叶绿素降低24.98%,直链淀粉量降低7.37%,谷蛋白量显著提高32.72%。W1模式较W2模式下株高、叶绿素和产量分别平均高19.01%、20.73%和12.82%,而分蘖数、直链淀粉和谷蛋白量平均分别低31.05%、0.30%、0.90%;W1SF90处理产量较W1模式下最低的SF120处理高12.41%,直链淀粉量较W1模式下最高的SF120处理低6.68%,谷蛋白量较W1模式下最高的SF110处理仅低5.33%。熵权TOPSIS法结果表明:W1SF90处理与理想解相对贴近度最大,综合得分为0.985。【结论】淹水灌溉配施缓释肥减量10%(648kg/hm2施肥量)为最具高产优质潜力的水肥管理模式。本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水肥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