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原发性高血压内皮损伤标志物及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比较

作者:刘岗; 张少玲; 刘品明; 鄞国书; 唐菊英; 马杜鹃; 严励; 王景峰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8): 640-644.
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2.08.004

摘要

目的 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探讨其对早期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因“高血压查因”住院确诊的资料完整的36例PA患者与同期确诊的年龄、性别、高血压水平及其病程等相匹配的39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内皮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24 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评估早期靶器官损害.结果 (1) PA组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浆vWF、sICAM-1和ox-LDL水平均较EH组高(均P<0.01),且具有更高的24h尿蛋白、UAER(均P<0.01)和LVMI (P <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水平(PAC)与vWF、sICAM-1和ox-LDL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LVMI与PAC、ox-LDL、vWF和入院收缩压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入院时血K+呈负相关(P<0.05);UAER与PAC、经自然对数转换的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lnARR)、vWF和sICAM-1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人院时血K+呈负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提示血浆vWF、sICAM-1和PAC对微量白蛋白尿有独立的预测价值;vWF、ox-LDL、PAC和入院收缩压对左心室肥厚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 PA患者较EH患者具有更明显的内皮功能障碍及早期靶器官损害,PAC和多种内皮损伤标志物是早期靶器官损害独立的预测因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