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已成为继气候变化、臭氧问题、海洋酸化之后新的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为揭示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利用表层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津开阔海域的3个断面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分析了微塑料的粒径范围、形状类型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所监测开阔海域的3个断面中,海水样品微塑料丰度在210—1170个·m-3之间,均值为612个·m-3;微塑料类型包括细长形的纤维、不规则状的碎片和薄膜,纤维和碎片占到绝大多数,分别占到52.1%和46.8%;而检出微塑料颗粒粒径同大多数研究相同,粒径越小,含量越多,其中55.3%的微塑料颗粒粒径是小于0.5 mm;通过Mphunter软件分析出表层海水中微塑料的颜色以深色系(如:蓝色、黑色、红色)居多,少数有黄色、绿色、白色;利用Bio-Rad Knowltall光谱分析出海水中微塑料主要成分有PP-PE(聚丙烯-聚乙烯)、ABS(苯乙烯-丁二烯-丙烯共聚物)、CE(纤维素塑料)、EP(环氧树脂)、PA(聚酰胺)、PE(聚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酸脂)、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9种塑料类型,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ET>PP-PE>EP>CE>ABS>PE>PA>PVC>PP.结果分析表明,天津近岸海域微塑料污染受到海洋产业发展的影响,如海洋渔业、港口运输等,同时由于天津属于工业化城市,人口密度也较大,因此海洋微塑料污染也受到陆源污水排放的影响.

  • 单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天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