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当今,更多人群因常常需要在狭小环境中久坐工作,长期作息不规律且缺乏活动而导致疲劳。本研究希望通过慢性束缚应激(CRS)模拟以上人群疲劳的发生情况,并对CRS小鼠疲劳模型的动态发生及机制进行探索。方法将48只4周龄雄性ICR小鼠按体重和前肢抓力随机分成4组,分别束缚0,5,10和15 d,8 h·d-1。束缚结束后进行空场实验、抓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次日各组小鼠强迫游泳30 min后休息30 min,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从腹主动脉取血,脱颈处死取肝和后肢腓肠肌组织用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RS小鼠体重和腓肠肌明显减轻;自主活动路程与时间均有减少,且15 d组均变化显著;抓力均显著降低;束缚10和15 d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缩短。CRS小鼠的血糖和肝糖原水平均显著降低,肌糖原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乳酸堆积量、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这些指标的变化与束缚时长成正相时效关系。腓肠肌组织的蛋白印迹测定显示,CRS小鼠LC3,p-AMPK/AMPK,PGC-1α,TFAM和OXPHOS表达降低,Parkin,p-AKT/AKT,p-mTOR/mTOR,p-ULK1(Ser757)和P62表达升高,表明线粒体发生和自噬受阻。结论在CRS下,小鼠疲劳逐渐发生,10 d(8 h·d-1)即可诱导疲劳,15 d可造成小鼠稳定疲劳。CRS致小鼠腓肠肌线粒体发生和功能受损,线粒体保护性自噬受阻,进而无法维持线粒体功能平衡,并且这与AMPK信号通路受抑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