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及甲基丙烯酸酯化明胶(GelMA)混合制备成不同规格的皮肤复合支架,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及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0%、0.75%、1.50%的ADM与GelMA混合配置成光敏性生物墨水, 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分别制备A组:单纯GelMA支架、B组:0.75%ADM/GelMA支架及C组:1.5%ADM/GelMA支架, 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通过CCK-8实验方法于第1、2、3天检测细胞增殖;将HUVECs与其共培养, 通过Live/Dead染色观察皮肤支架表面细胞生长状态;使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皮肤支架对HUVECs迁移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 各组皮肤复合支架均为十字交叉网格结构立体结构, 且孔隙均匀, C组比A和B两组微观孔隙更加密集, 孔隙之间的连通性更好。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结果显示, 与阴性对照组(0 d:0.18±0.03;1 d:0.39±0.02;2 d:0.8±0.03;3 d:1.21±0.06)比较, 在不同时间A组(0 d:0.19±0.04;1 d:0.39±0.03;2 d:0.75±0.03;3 d:1.19±0.06)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变化(F=1.37,P>0.05), 而B组(0 d:0.21±0.05;1 d:0.6±0.04;2 d:1.15±0.04;3 d:1.72±0.05)和C组(0 d:0.22±0.06;1 d:0.59±0.03;2 d:1.18±0.05;3 d:1.87±0.02)细胞活力显著提高(F=22.85、26.76, P<0.05)。与A组比较, B组和C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活力显著提高(F=24.22、28.13, P<0.05)。Live/Dead实验染色结果显示, 细胞在各组皮肤支架表面均能较好地黏附与生长, 与A组(2.47±0.15)荧光强度比较, B组(4.63±0.35)和C组(11.98±0.31)荧光强度显著增高(t=10.00、48.26, P<0.05), 并且C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B组(t=27.45, 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 与A组(38.67±6.56)比较, B组(134±17.59)和C组(251.33±20.13)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显著增多(t=8.375、17.37, P<0.05)。结论 1.5%ADM/GelMA的皮肤支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效应, 有望为创面修复提供一种可降解的3D生物打印皮肤支架。

  • 单位
    启东市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