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研究往往用"异化劳动"为中心来定位此时马克思的思想高度,而忽略了《手稿》中另一概念——"对象性活动"的重要性,一般用抽象人本学来说明《手稿》的哲学立场,而忽略了其中已经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但是,异化劳动是以对象性活动为解释原则而得出的结论",对象性活动"比"异化劳动"更能说明《手稿》的真实内容和哲学原则高度,更能体现马克思此时陷入的抽象人本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新旧交替的思想阵痛。透过"对象性活动"的概念,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连续性便可得到把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