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弱创造”来源于中国《易传》“多样统一”“道本器末”哲学思维方法,是对经典之“一”进行时代、个性等差异的学术阐释之“多”。“弱创造”遮蔽了司马迁、苏轼、曹雪芹对儒道哲学批判改造的哲学“强创造”,形成了非哲学批判的中国哲学阐释史。近现代中国学者依附西方哲学思想之所以依然是“弱创造”,是因为“阐释西方哲学”“用西方哲学看问题”不能展开对中西方哲学同时进行的批判创造,“中西融汇”“综合创新”是儒道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观念拼凑,提不出挑战西方哲学问题的中国现代哲学问题。中国现代学者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观念产生的自我变化和自相矛盾,也说明“弱创造”背离了司马迁开创的“天人之际哲学一家之言”之中国学术信仰,这才是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没有自己理论主体性的根本原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