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以下两点认识:1)“了”研究纷繁复杂的关键原因可能在于将“了”的本质意义与句法和语篇环境交织在一起,而难以解析出“了”的本质语法意义;2)“了”表达“过去”,但在认知识解的作用下“过去”可解析出三个不同维度:“认知推理的过去”、“认识(想象)中的过去”和“共时化的过去”,因而“了”是一个集时体和情态意义于一体的多功能语法标记。“了”与句法语篇环境互动表达事件的内在时间,与时间参照点互动,形成不同纬度的过去,有效解释各种“特例”用法。“了”的情态意义来源于时间本身的情态属性。文章提出的汉语时体标记模式能有效解释“了”的完句和分类等难点问题。“了”三位一体更有利于实现理论解释的经济性,为语言教学提供便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