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并分析其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测42例LABC患者化疗前后,并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临床无效应组和效应组,比较两组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及最大信号衰减率(Maximum Signal Intensity Loss Rate,MSILR)变化,灌注成像初期评价疗效,并分析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效应组化疗后肿瘤体积较化疗前明显缩小(P<0.05),效应组化疗后MSILR明显低于效应组化疗前(P<0.05)及无效组化疗后(P<0.05);采用MRI检测两组患者化疗第一、三疗程后的肿瘤病灶体积改变,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MSILR改变在行新辅助化疗后最为明显(P<0.05);乳腺癌组织MVD计数为1644,平均计数为(25.4±7.5),最大信号丢失率及ΔR2*peak等磁共振灌注成像参数与MVD呈正相关性关系(r1=0.687,r2=0.662,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估LABC新辅助化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省荣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