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和模拟:后殖民视阈下的《同情者》

作者:张丽佳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04): 74-79.
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21.04.011

摘要

美籍越南裔作家阮越清以移民作家的双重视角为出发点,借文字替广大越南同胞发声——创作出《同情者》这一典型的离散文学作品。"模拟"——对主流文化的杂糅式"模仿"——在其动作发出、衍变到终止,都具备颠覆"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的可能性。本文依据霍米巴巴提出的"模拟、他者、混杂、第三空间"等概念,结合《同情者》中经典个例分析其角色变形,揭秘其"模拟"与"模仿"的差异与命运走向,剖析隐匿于"模拟"面纱之下的冲突与威胁。我们着眼全球,当代虽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但仍有各种不和谐因子,更需我们辩证地看待"模拟"与"模仿",拒做文化的复制工厂,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促使"多元文化共生"。

  • 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