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设计一种下流式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系统,研究了以葡萄糖(S.G.)和乙酸钠(S.S.)为基质碳源时系统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了该系统在不同基质碳源下的产电特性。结果表明,S.S.发电电压可达483 mV,最大功率密度为48.14 mW·m-2,优于S.G.(42.61 mW·m-2)。S.S.对水体COD的去除率比S.G.(70.1%)高出5%。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S.S.比S.G.具有更快的电子转移能力,S.S.的电荷转移电阻(45.2Ω)小于S.G.(197Ω)。与S.G.相比,在S.S.中发现Clostridiumsensustricto1(梭状芽胞杆菌)和Pseudomonas(假单胞菌)丰度的降低,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Acetobacteroides(类醋酸杆菌)、Lactococcus(乳球菌)和Geobacter(地杆菌)丰度的升高。此外,结合FAPROTAX预测结果可知,与发电有关细菌的相对丰度在S.S.中高于S.G.。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乙酸钠可作为CW-MFC基质碳源的潜力,同时本研究设计的下流式CWMFC系统有助于为后续污染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