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黔西县水西洞主要呈NE-NEE向发育于下三叠统茅草铺组(T1m)可溶岩层内,由五条主洞及三个洞厅组成,实测长度为10557. 13 m,最低点高程762. 12 m,最高点高程920 m,高差达157. 88 m。洞道形态呈拱形、梯形、三角形等,洞穴次生碳酸钙沉积物充分发育,不同类型的沉积物通常相伴生,部分洞段分布较密集,规模体量较大,多沿层理、节理发育,造型较美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美学价值。冲积物主要为粘土及粉砂。水西洞形成经历了深潜期、渗流期及半悬托期三个阶段,是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的反映,洞内广泛分布的石笋是了解古气候演变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 单位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